受邀出席本次会议的领导嘉宾有: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学术部副部长叶明伟;天津市钢结构学会名誉理事长,天津大学教授刘锡良;天津市钢结构学会理事长,天津大学教授陈志华;天津市钢结构学会副理事长,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总工程师于敬海;清华大学教授王元清;清华大学教授施刚;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构力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夏绪勇;天津市钢结构学会常务理事,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副院长、总工程师张锡治;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执行总工程师安海玉;天津大学教授赵秋红以及天津市钢结构学会副秘书长,天津大学教授刘红波。
天津市钢结构学会秘书长贾莉主持了会议。叶明伟副部长为会议致开幕词,叶部长表达了对参会科技工作者的欢迎以及对主协办单位的感谢,并希望学会能够多举办这样的学术研讨会,在提高学会凝聚力和影响力的同时,更好地为广大的科技工作者服务。
在学术报告开始前,陈志华理事长阐释了本次会议主题的来源及意义,陈理事长讲到高性能钢材和新型金属结构的大力发展弥补了传统钢结构的不足,促进了钢结构的工程应用,借由天津青年科技论坛的平台举办这一主题的交流会,目的是总结和交流新型金属结构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希望通过这次活动,钢构同仁们能够有所收获,进而能够带动我国钢结构行业更好更快发展。
王元清教授作了题为《无氧铜的力学性能及其管材的整体稳定性研究》的报告。王教授科普式地介绍了金属铜材料的“前世今生”,使与会代表更为系统地了解了金属铜材料的特点及工程应用推广情况。以清华大学中微子实验室为例,详细讲解了金属铜材料的应用优势以及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此外,王教授团队对无氧铜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无氧铜管材构件的整体稳定性能进行了深入地基础理论研究,为铜材料的工程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数据支持。
施刚教授作了题为《<高强钢结构设计标准>编制及其研究进展》的报告。施教授系统总结了十余年来所带领的科研团队在高强钢结构方向的研究成果。从高强钢的材料、焊缝、截面、构件、连接节点以及结构体系等方面,整个报告由浅入深地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展示了高强钢结构的研究脉络。同时在结合科学研究和工程实际的基础上,《高强钢结构设计标准》应运而生,施教授详细地讲解了各章节条款的编制依据,以便广大设计人员能更好地在工程实践中加以应用。
夏绪勇研究员作了题为《基于BIM的装配式钢结构设计软件研究与开发》的报告。夏总以“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绿色建筑与建筑工业化”重点专项为背景,介绍了自主BIM平台的PKPM-BIM模块的开发及应用情况,为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设计提供了技术指导。
安海玉总工作了题为《消能减震技术在钢框架中的应用》的报告。安总以某钢框架结构为例,详细讲解了消能减震技术的减震机理及其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方法,使广大设计人员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消能减震的相关知识。
赵秋红教授作了题为《高层建筑钢板剪力墙体系研究》的报告。赵教授在总结目前国内外已有的研究之上,重点介绍了自己团队对新型钢板剪力墙体系的研究成果,并对下一步的研究计划进行了讲述。
刘红波教授作了题为《铝合金空间网格结构研究进展》的报告。刘教授结合工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同与会代表深入交流了近十年来铝合金空间网格结构的构件、节点以及整体结构的研究成果,并介绍了《铝合金空间网格结构技术规程》的编制进展情况。
学术报告环节结束后,举行了“2017年度天津市钢结构金奖”颁奖典礼,刘锡良,陈志华,于敬海,张锡治代表天津市钢结构金奖评审委员会专家分别为获得天津市钢结构金奖的6项工程,15家单位颁发奖杯和证书。
九十岁高龄的刘锡良教授在发言中强调了学术交流在产学研各环节中的重要性,鼓励大家多多参与各类学术交流活动,活到老学到老。
陈志华理事长在总结发言中讲到,本次新型金属结构的交流非常充分,六位专家深入浅出将其研究和实践成果与大家进行了四个小时的分享,有理论,有试验,有实践,有工程,可以说全面系统,研讨会非常成功。
作为天津市钢结构学会的品牌活动之一,本次青年科技论坛的成功举办,激发了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思考力和创造力,为新型金属结构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交流平台,进一步推进了钢结构领域的创新发展。
|